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里,最殘忍的就是殉葬。考古專家們在山東益都蘇埠屯一個普通小王的墓里,就發現了39具殉葬人骨架或者頭骨。后代的帝王們認識到了這個殉葬制度的不人道,于是用俑來替代…… 但1398年,歷史倒寫,朱元璋死后,那些還沒來得及生育的不幸妃嬪,就被告知要陪皇帝殉葬。600多年后,終究有幾妃子殉葬?又是誰終止了這種殘忍的制度?最近,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賀云翱推出了一本《古代陵寢》,道盡了明孝陵和古代帝王陵寢的不一樣。"經過勘探,我們曾經勘探到了朱元璋妃子墓的大致地點。"
殉葬妃嬪怎樣死的?有兩種爭議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朱元璋就命人以兩名王妃殉葬,以陪伴本人躺在公開孤單的兒子。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凡沒有生育過的后宮嬪妃,皆令殉葬。但是當時局面紊亂,加上擔任此事的官員出于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曾經生育過的妃嬪,也有不少在陪葬之列。"這些殉葬的妃嬪叫朝天女。"
明孝陵的妃嬪、宮女是怎樣殉葬的?研討專家們也比擬有爭議。
第一種說法上吊死的
明史研討專家馬渭源就以為是上吊死的。"朱元璋死后,那些沒有生育的妃子,都得到了上面的命令,要上吊自殺。"殉葬那天,一切被列入殉葬名單的宮女和妃嬪都被集中到一個屋子。這個屋子里安放了一把把太師椅,每個太師椅的上方都懸掛著七尺白綾。宮女妃嬪們在侍臣和太監的逼迫下,無法地站到太師椅上,然后將本人的頭伸進了那早已系好的套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