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參考:某旅政委:強化軍人血性是打贏現代戰爭的金鑰匙 看點【解放軍,旅政委,軍人血性,現代戰爭】
作者:李杏
習近平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深刻指出:“要始終堅持用打得贏的標準搞建設,堅持把提高戰斗力作為全軍各項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戰斗力來衡量和檢驗各項工作。”
對戰斗力標準的貫徹、戰斗力生成模式的探索,是全軍上下不斷求索的真知。當下,一場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改革正在發生。
全維作戰、精確打擊、超視距攻擊……這些新式作戰方法,正改變著整體作戰的大格局。隨之而來的疑問是:在大變革的穹廬下,政治工作如何在實戰中繼續發揮作用,成為凝聚人心的強大武器?
技術不能決定現代戰爭勝負
不得不說,技術優勢成為美國等西方大國干涉他國內政、謀求國家利益的杠桿。這讓很多人產生一種錯覺:高科技成了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戰爭將成為技術領先者的“獨角戲”。
20世紀初,連發火器開始裝備歐洲各國軍隊時,有人就妄加斷言“這是部隊集團沖鋒的終結”。但意大利第二次獨立戰爭很快就打破了這個“神話”——加里波第率領裝備處于劣勢的意大利志愿軍重創裝備精良的奧匈軍隊,基本實現了意大利獨立。
恩格斯總結這場戰爭,提出一個著名論斷,“贏得戰斗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槍”。后來,毛澤東進一步發展了此觀點,他指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回想起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用落后的武器裝備,把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打得丟盔棄甲。總結這場戰爭,毛澤東早就揭開了“謎底”——美國人“鋼多氣少”,我們“鋼少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