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由國家管網集團北京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管道公司)主辦的“論道陜京智通未來”業務發展論壇如期開幕。相關領域院士、院校學者、行業專家等齊聚,為智能化管道建設提供新思路,為共建大國智慧管網建言獻策。
論壇旨在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圍繞管道安全生產、數字化轉型、管輸價格機制改革等熱點問題開展研討。并通過與相關領域院士、院校學者、行業專家交流思想、啟迪智慧,為油氣管道行業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提供智慧和方案,共同助力加快形成“X+1+X”油氣市場體系,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需要、服務行業發展。
北京管道公司隸屬于國家管網集團,其所轄陜京管道系統包括陜京一線、二線、三線、四線、永唐秦、唐山LNG外輸管線、大唐煤制氣北京段等,總里程5387公里,設計管輸能力800億方/年。配套建有大港、華北兩個儲氣庫群9座儲氣庫,工作氣量23億立方米,最大調峰供氣能力4000萬方/日。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供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被譽為首都“城市供氣生命線”。自1997年陜京一線投產以來,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國家管網集團北京管道公司累計輸送商品天然氣已超4500億方,為沿線70多座城市、1000多家大中型企業、約1.2億人帶來了綠色發展紅利。國家管網集團北京管道公司先后完成北京奧運會、APEC會議、國慶70周年以及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全國“兩會”等重大活動的天然氣保供任務,曾連續多次榮獲中央企業文明單位、首都文明單位、首都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獲得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特別榮譽獎”。
當前,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做出了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對能源行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油氣管道作為能源體系的重要一環,必將迎來革命性的變革。在這一大背景下,天然氣作為低碳能源的主體,其開發和利用對有效治理大氣污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而隨著數字化浪潮的到來,智慧管道建設正成為油氣管道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這對管道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賦予了更大責任與使命。因此,全面建設以“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業務覆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管網和智能化管道,已成為我國油氣管道企業的重大發展戰略。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李德仁在《論產業數字化與智能化》報告指出,按照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基于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建設的數字孿生智慧城市和智慧管線,可實現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如打造石油天然氣工廠數字孿生,通過精細化三維模型對石油天然氣工廠進行描述,建設全面智能化廠區,使廠區的資產管理、生產管理、運維管理均可提質增效!其優勢特點,一是穩定可靠,可免維護設計;二是智能大數據分析,可在線故障預警、診斷及給出修復建議;三是融合一體的遠程、移動運維平臺,可實現專家/運維人員調動平臺、專網終端/APP、數據分析平臺聯動;四是建成后有望每年減少石油天然氣廠區運維成本約2億元。
北京管道公司圍繞《管道數字化的探索與實踐》所作的主旨報告,從管道數字化的實踐、數字化面臨的痛點和數字化轉型的思考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報告指出,管道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化工程,需要發揮各方積極作用。北京管道公司成立30年來,雖然取得59項授權專利、29項軟件著作權登記及38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特別在管道數字化實踐中,無論在管道地理基礎信息方面的物理數字化,還是監控視頻、陰保數據、光纖震動、內外檢測等感知層面的過程數字化,以及泄漏預警、風險評價、洪水預警、光纖預警等邏輯層面的流程數字化,雖都取得一定成績,但還丞待完善、逐步提升。
應邀專家學者認為此次“論道陜京智通未來”業務發展論壇,既著重圍繞管道安全生產、數字化轉型、管輸價格機制改革等熱點問題開展深入研討,又為探索管道運營與安全保障前沿技術,凝聚創新技術和科研文化,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感知等先進技術與油氣管網的融合,提出了最契合構建油氣管道運營管理的新思路與新方法。特別當前,在5G信息化時代和“雙碳”的背景下,推進油氣管網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是需要兩端的“X”和中間的“1”共同努力。國家管網北京管道公司真誠希望與社會各方共同攜起手來,共構合作發展新格局,共建智慧互聯大管網,共創無限能源新未來!
與會代表表示,論壇雖然時間緊湊但很飽滿,在一天的時間里,有20多人圍繞論壇主題作了發言,既向我們分享了過去一段時間各行各業關于油氣管道行業的數字化探索,也梳理、展望了未來行業數字化的前景和方向。只要大家以開放的心態采納領域智慧,持續、深入地開展交流合作,我國能源革命一定能夠邁出更快步伐,油氣資源開發集輸利用一定能夠達到更高水平,管網事業高質量發展一定能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