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I的廣泛應用,數據和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在應用AI的同時,ChatGPT可能會拿走企業的數據,同時,黑客也時常利用AI對企業發動攻擊或盜取數據。
近日,《網絡安全就緒指數》指出:“全球網絡安全就緒水平正面臨大幅度下降的挑戰。2023年,僅有15%的企業表示對應對復雜網絡安全的能力充滿信心,而到了2024年,這一比例更是驟降至3%。這一數據表明企業對網絡安全準備不足,網絡安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數據安全
從PC、手機到車聯網,再到海量的IoT設備,接入網絡的終端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因而風險鏈的敞口越來越大。
思科大中華區副總裁兼安全事業部總經理卜憲錄向記者表示,企業IT管理者正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方面要應對超級鏈接,一方面要處理混合云環境,一方面還要適應混合辦公模式。在這三重挑戰下,最明顯的跡象是網絡邊界的消失。以往的網絡邊界清晰可辨,而現在卻變得模糊不清。”
他還表示:“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與AI相關的網絡威脅占比正在快速增長,目前已提升到19%。”
“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天大家用ChatGPT類似的應用,當用戶在里面輸入命令和數據時,很快就能得到答案,用戶很開心。與此同時,這個大模型也把用戶的數據拿走了。”卜憲錄指出,“很多相關報道顯示,企業的客戶信息、知識產權就這樣泄露出去了。”
將中國數據輸送給國外的AI是一件頗為敏感的事件。今年8月末,在貴州數博會上,華為董事、質量流程IT總裁陶景文向記者表示:“當前AI作為中美科技競爭的最前沿,所有西方的AI在中國若沒有算力卡,就意味著中國AI的推理數據需送至國外,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
此外,在應用AI算力的過程中,也面臨網絡安全問題。數據顯示,有70%的企業反映,他們在構建AI算力時缺乏端到端的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為其保駕護航。
當前,在全力推進AI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既要做到高效應用AI,同時也要確保其靈活性、韌性和可靠性。其中的核心在于,負責任的AI模型能夠促進平衡、均衡且可持續地發展。
網絡勒索
卜憲錄指出:“AI技術會驅動網絡攻擊,這對網絡安全構成了巨大的挑戰。”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聯合相關機構發布的《網絡空間安全態勢分析報告(2024)》指出,從去年6月到今年7月,全球共有26個勒索病毒組織向我國71個機構組織發動攻擊并實施勒索,同比增長100%。全球范圍內的勒索病毒攻擊事件數量達到4963起,而在2021年僅有63起。
利用加密貨幣進行勒索的網絡安全事件正在增加。卜憲錄表示:“在過去兩年,這幾乎演變成了最重要的網絡攻擊形式。因為AI技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也充分賦能了這些黑客和攻擊行為。”
他補充道:“隨著終端不斷增加,應用不斷增加,數據不斷增加,風險鏈的敞口越來越大。”
一家電子商務和在線交易反欺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透露:“AI幫助欺詐者分析海量數據,創建虛假賬戶或進行隱蔽欺詐交易,當用戶察覺時往往已造成損失。”
AI工具使欺詐者能夠擴大操作規模,從而更容易在全球范圍內實施欺詐。
這給網絡安全帶來了挑戰,也要求商家不斷提升其網絡防御能力和欺詐預防手段。前述人士認為:“AI技術將進一步推動跨境支付欺詐模式的演變,帶來更加智能、復雜且迅速的攻擊。”
在AI的攻擊與防御方面,卜憲錄總結道:“這是一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過程。”他補充道:“好消息是AI也會同步賦能我們的網絡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一是其人機交互智能能夠輔助提升工具效率;二是大幅度提升檢測效率和能力;三是讓復雜的工作流程更加自動化。通過這三個方面,AI也在賦能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幫助我們應對日益復雜的挑戰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