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徐海東已是紅15軍團的軍團長,全軍共7000余人,實力大大強于中央紅軍。此時,長征的中央紅軍向陜北轉移。1935年11月初,中央紅軍 勝利到達陜北吳起鎮。徐海東讓全軍上下節衣縮食,從人員及物資上支援中央紅軍。中央紅軍與紅十五軍團勝利會師后,敵人不甘失敗,又調來5個師發動新的"圍 剿"。
徐海東率紅十五軍團與紅一軍團并肩作戰,于11月20日在直羅鎮一役徹底粉碎了敵人對陜北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毛澤東稱這"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 放在陜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直羅鎮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寫信向紅十五軍團借2500個大洋。徐海東當即從軍團籌集到的7000大洋軍費中拿出 5000大洋交給中央。后來彭德懷司令員見到徐海東,說:"那些錢真是雪中送炭,應多多感謝你這位財神爺!"
授銜緣由:取得八路軍抗日首次大捷
典型事例:半年多轉戰數千里剿日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抗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家都知道這一戰功是林彪指揮的115師取得的,而徐海東當時 正是115師344旅旅長。當時,徐海東率部從三原出發向華北前線挺進,9月12日抵原平,趕赴平型關參加圍殲日寇板垣師團的戰斗。徐海東指揮687團從 左翼突擊,經一天苦戰,與兄弟部隊一起殲滅日軍一千余人。爾后,344旅參加了晉察冀邊區反日寇"八路圍攻"戰役,晉東南反日寇"九路圍攻"的戰斗。徐海 東率領部隊在半年多時間里,從山西打到河北,日夜轉戰,馳騁數千里。由于操勞過度,徐海東病倒,大口大口地吐血,病情很嚴重。黨中央得悉后,急令徐海東回 陜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