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開展文化建設活動不稀奇,但基于人情網絡,并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黨建力量注入融入活動核心中則不多見。近日記者注意到,位于上海市金山社區的恒康社區將黨員的先鋒之家活動與這些活動相結合,共同互動,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
“我們都是剛剛搬進來的,大家都不太熟,在社區里也沒什么歸屬感。社區之前那些活動啊,大家積極性也不高。融入黨建后,黨員帶頭參與活動,我們的積極性更高了,感情也更好了。”恒康社區的張大爺這樣告訴記者。
恒康社區位于上海市金山區金山工業區恒康路北側,2015年由原該地九個村動拆遷合并建成的安置小區。小區住戶較多,人員結構也比較復雜,不僅包括動拆遷安置的村民,還有本地買房或外地租房的年輕人,老年人也較多。
恒康社區作為典型的動拆遷安置小區,在團隊介入之前的普遍特點:因為生活環境的突然轉變,拆遷居民整體素質難以達到需要水平、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積極性不高,對社區整體認同感較低。恒康社區主要由居委會領頭開展,但由于一直由居委會治理為主導,居民自主參與意識具有較大局限性,仍然存在著亂停放車輛、亂堆雜物、亂種植、亂晾曬等不良現象。
針對恒康社區存在的問題,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善治久安“團隊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通過黨建引領,依托社區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即社區矛盾的解決,逐步把社區中的各治理主體串聯起來,居民也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區治理中。
恒康社區采納團隊成員建議,利用寒暑假或其他節假日開展親子活動,在雙休日開展青年活動,每月開展老人活動,并將黨員的先鋒之家活動與這些活動相結合,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此外,社區在每月五號、十號的主題黨日開展黨員活動,黨員作為骨干發揮帶頭作用,自發開展護河、清潔家園、幫困等一系列活動,積極地參與解決居民的問題,和居委會協商幫助居民,能夠及時關注民意。居民在“家文化”的浸潤之下,相較之前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社區活動和社區治理,社區在團隊的幫助下正在走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