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軍在瑞金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之后,共產黨帶領貧苦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做了主人的農民把土地和莊稼經營得肥沃而茁壯,春季的插秧播種、 秋季的收割打場,成了他們競賽的項目,駐地的紅軍也常常參與其中。一面是雄壯的號子,一面是嘹亮的軍歌,此起彼伏,繁忙而熱鬧。
當時,只有23萬人口的瑞金縣就有5萬多人參加紅軍和地方革命斗爭,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積極而又高漲。男人們參加紅軍拿起槍桿子鬧革命,婦女們也相繼掙脫 封建禮教的羈絆,走入革命的洪流。她們剪掉經年的長辮子,梳起了革命頭;她們打開包裹了數年的纏足布,放開了裹得變形的小腳;她們擺脫了童養媳的命運,走 上與封建勢力抗爭的道路;她們甚至走進中央黨校和蘇維埃大學校門,走進了革命干部隊伍的行列,擔任起蘇區各個省、縣的婦女部長。她們一路唱著山歌,用她們 滿腔的熱情,以她們特有的工作方式,走街串巷宣傳革命道理,深入敵后搜取情報,為革命燎原之勢播下了星星火種。
然而,1934年瑞金的秋天卻過于沉悶。廣昌戰役宣告紅軍對蔣介石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這為蘇區的革命斗爭兜頭澆了一盆冷水。蔣介石的軍隊長驅直入, 開始向中央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大舉進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進行了上百次的戰斗,根據地越打越小,紅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甚至為了躲避國民黨空軍的狂轟濫 炸,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和中央軍委也從沙洲壩那片開闊的田園搬到了僻靜的巖背梅坑,分別駐扎在高圍、陂下、梅崗、田心、黃陂五個鄉。中共中央機關駐在 梅崗區馬道口村梁氏眾廳,中央軍委機關駐在田心鄉巖背村祠堂里,中央政府設在高圍鄉云石山上的云山古寺中。這里的空氣似乎一下子凝重起來。"三人團"是當 時中共中央的最高決策者,他們夜以繼日地密談,不斷有命令從這里發出,但信息的傳遞僅止于有限的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