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頓·馬丁在不久前宣布計劃裁減約170名員工
在全球車市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包括汽車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在內的許多汽車產業鏈的企業紛紛舉起了降本增效的大刀,這一次的主角是英國豪華汽車品牌阿斯頓·馬丁。
根據公開報道稱,阿斯頓·馬丁在不久前宣布計劃裁減約170名員工,這一裁員數字相當于這家公司員工總數的5%。阿斯頓·馬丁此番的裁員計劃也引發了汽車行業的廣泛關注。
針對此番裁員的原因,3月4日,阿斯頓·馬丁方面在給記者的回復中稱:“如2024財報中所說,為確保資源配置符合未來的產品規劃和預期產量,阿斯頓·馬丁正在進行組織調整。我們的重點是最大化每輛售出車輛的價值,而不僅僅是追求銷量增長。”
阿斯頓·馬丁方面還稱:“除此以外,政府的國民保險上漲也加重了我們的運營成本,雖然這并非此次調整的直接原因。此次調整預計將節省約2500萬英鎊的年度運營支出(OPEX),以支持我們在運營和財務可持續性方面的戰略重點,確保公司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盈利增長。”
全球銷量下滑
實際上,除了阿斯頓·馬丁外,伴隨著全球車市的激烈競爭,已經有汽車上下游企業宣布或進行過裁員,其中包括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博世、采埃孚、法雷奧、博澤等巨頭。
對于此番裁員涉及的部門,阿斯頓·馬丁方面稱,此次審查涉及所有職能部門,包括管理層人員。其中,預計受影響的170個崗位中,約150個位于英國,其余來自全球業務部門。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向記者分析道,此番阿斯頓·馬丁計劃裁員的背后,或與它們全球銷量的下滑息息相關。“全球銷量的下滑,可能會使得阿斯頓·馬丁有些車型滯銷,那管理層可能會結合相關的市場情況,考慮對滯銷的車型逐漸停產,通過裁員可以將公司的資源和精力更多地投入那些市場需求旺盛、品牌競爭力強的車型上。”
記者注意到,阿斯頓·馬丁2024年的銷量難言樂觀。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阿斯頓·馬丁全球銷量下滑約8.9%。在中國市場,阿斯頓·馬丁2024年批發銷量較2023年下滑49%。
“在中國市場,相關法規對于燃油車的要求越來越嚴,阿斯頓·馬丁生產銷售大排量的車型,就會產生很多的負積分,這就需要它額外的花錢去換正積分。”張翔告訴記者,“此外,現在很多國內的自主品牌在豪華車市場也不斷傳來佳績,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國內自主品牌的豪華車型大部分都是新能源汽車,有國家的鼓勵政策,這就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也會給阿斯頓·馬丁的市場份額造成一定的沖擊,多方面原因使得其在華銷量大幅下滑。”
對于企業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原因,阿斯頓·馬丁方面告訴記者,主要是受宏觀經濟持續疲軟影響,與2023年相比銷量下降了49%,這與行業其他公司報告的趨勢一致。
不過,阿斯頓·馬丁方面也直言:“雖然目前中國市場在我們總批發量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但它仍然是一個長期的增長機會,我們將繼續關注形勢,以評估潛在的中期增長時機。”
電動轉型滯后
公開報道指出,阿斯頓·馬丁再次推遲了其首款純電動車型推出時間,從原計劃的2026年推遲至“本十年后幾年”。張翔表示:“包括阿斯頓·馬丁在內的一些豪華超跑之所以電動化轉型相對較慢,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復雜的。從品牌上來說,這些超跑品牌在內燃機時代已積累了多年造車經驗,在市場上早已形成了固定的品牌形象,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極致的動力和操控性能,大多數的超跑消費者對這些性能品質也是有要求的,但完全的純電動動力系統,可能是滿足不了消費者的要求,所以它們擔心電動化轉型會影響企業品牌形象。”
“從技術上來說,車企的電動化轉型都需要投入巨額的資源,去做相應的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等,但純電動的豪華超跑市場容量本身就不大,很難形成相應的規模效應去分攤轉型的巨額成本。”張翔直言,“它們本身銷量就不高,所以對于電動化轉型會愈加謹慎。”
阿斯頓·馬丁2024年虧損2.891億英鎊(約合26.57億元),而2023年虧損2.398億英鎊(約合22.06億元),企業債務規模增至11.6億英鎊(約合106.66億元),同比激增43%。
談及在全球汽車行業加速電動化轉型的背景下,為何阿斯頓·馬丁的電動化轉型滯后?阿斯頓·馬丁方面告訴記者,對于超跑客戶群體,他們更偏愛傳統的大排量發動機聲浪和駕駛感受。但對阿斯頓·馬丁來說,巨大的技術投入會帶來無法承受的風險。“我們不能同時做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和內燃機車,看看哪種會成功。因此靈活性成為關鍵,混合動力車將成為過渡階段,而第一款量產純電車型將在本十年內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