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曾是蘇維埃共和國成員之一,在蘇維埃共和國解體后繼承烏克蘭繼承了其許多技術,雖繼承了其技術,但那時的烏克蘭卻動蕩不安,我國抓住機會在蘇維埃政府解體的次年就開始和烏克蘭進行建交。
經過20多年的友好建交,烏克蘭不停的向我國出口其各項技術,大力的促進了我國的發展。據分析人士表示就軍工方面出口就不下三十項。
中烏軍工合作以來,除了轉讓“瓦良格”號這一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大型項目外,在艦船、坦克、飛機的動力系統,特別是各型發動機方面,表現最為突出。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
目前中國諸多水面艦艇,包括“瓦良格”號在內,還有“中華神盾”艦所用的燃氣輪機DN/DA-80、中國為巴基斯坦開發的“哈立德”主戰坦克所用的柴油發動機6TD-2E、新一代高級教練機獵鷹-15所用的發動機AI-222,以及適合高原山地直升機的發動機等技術,均來自烏克蘭。
DN/DA-80燃氣輪機 經過20多年的軍工合作,中國基本上已經摸清了烏克蘭的軍事技術,對其評價為仍是20多年前的技術,沒有大的創新。
海軍專家李杰說,烏克蘭的軍工技術停滯不前,一方面,在蘇聯時期,烏克蘭主要為蘇聯軍工做配套,技術偏門,單項技術雖然很強,但基礎不牢;另一方面優秀人才大量外流,經費投入不足,所以創新很難。
DN/DA-80燃氣輪機
盡管如此,烏克蘭在大型運輸機、水面艦艇的設計理念、關鍵技術、動力系統等領域,單門獨項的技術優勢還是令中國心動,仍有合作空間。
近日,烏克蘭又對中國輸出了一批新的技術,其中就有其獨特且完善的巴頓研究所的焊接技術,如閃光接觸焊,真空電子束焊,爆炸焊等世界先進的焊接技術,這些焊接技術航天航空,造船工業,機械制造等領域解決了諸多技術上的難題。
為此,俄羅斯大為惱火,我想俄羅斯之所以惱火是其心虛的表現,中國短短幾十年從無到有,從仿制到創新,從遙遙落后到不斷地拉近,拉近,在拉近,讓世界震驚,讓列強不安,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