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末,蘇聯擁有巨大的軍事實力:軍隊人數多達500萬,以及包括空軍的強大的各軍種部隊,看起來似乎是不可戰勝的。1939年8 月,蘇聯和德國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使得蘇聯可以在波羅的海地區大干一場。在盡力迫使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妥協(這是將它們吞并到蘇聯的 前奏)以后,蘇聯將目光轉向了芬蘭。
蘇芬戰爭中被凍死的蘇聯軍人。
芬蘭是一個小國,當時人口僅370萬,面對著強大的蘇聯,似乎注定要失敗。100萬蘇聯軍隊已經部署在蘇芬邊境上,而芬蘭在動員前作戰部隊只有3.3萬人。蘇聯空軍和海軍出動了2300架飛機,而芬蘭軍隊只有114架飛機。不過,具有強烈愛國心的芬蘭人拒絕投降,他們決心與蘇聯人血戰到底。
芬蘭于1918年建立航空隊,1928年航空隊改編成空軍。芬蘭空軍具有頑強自力的精神,他們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即使在寒冷的苔原和荒蕪 的北極高緯度地區。他們建造了便攜式掩體為暴露在外的飛機加熱;利用機動后勤支持來確保艱苦環境下的操作,同時具有完整的單元級維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