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戰爭后期,大批日軍官兵和日本僑民越來越看清了這場戰爭的侵略本質及其必將失敗的趨勢,他們對日本高層進行公開的抗爭。一些人在日軍中勇敢地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反戰活動;另一些人則選擇了逃離日軍部隊,投奔中國軍民。
1944年8月上旬,日軍駐南京第3067部隊菊地支隊發生了一起"帶槍出逃事件",18名日軍士兵集體出逃,投奔中國抗戰部隊,此事的發生,說明侵華日軍的士氣更加一蹶不振。
制訂計劃
1944年初夏,隨著日軍在各個戰場上連續失敗,駐南京日軍部隊中士兵反戰、厭戰情緒日益彌漫,自殺、逃亡、反叛事件日益增多。
一天,第3067部隊菊地支隊的福島康雄、松井勇等7名士兵偷偷到一家酒館喝酒,一直喝到涕淚滿面,泣不成聲。他們一面抒發思鄉之情,一面發泄不滿。由于怕被上司查知,福島等人被關進日軍的防疫隔離班接受整肅紀律、凈化思想的懲處。在這里,福島等人意外地遇見一位曾被新四軍俘虜后又被釋放回來的日軍士兵。這名士兵告訴福島等人,他親眼看到新四軍優待日軍戰俘,不打不罵,尊重人格,不搜財物,生活上還給予照顧;對戰死的日軍尸體都給予掩埋立碑,以方便以后查找。他還說,有許多被俘日軍士兵自愿加入了新四軍,與中國軍民一道,反抗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發動的不義之戰。福島康雄等人聽后受到極大的震動,他們感到日本當局的"圣戰"宣傳都是欺人之談,并由此萌生了秘密組織出逃投奔中國新四軍的愿望。
從防疫隔離班回到菊地支隊后,福島等人在日軍士兵中開始了緊張的秘密串聯活動,把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組織起來。他們共串聯了18名日軍士兵,還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先后秘密舉行了5次會議,商討研究了詳細的出逃計劃。他們決定:出逃日期為1944年8月5日21時30分,在炮樓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