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江蘇新聞7月3日電(宗慶)“外來務工人員為什么流動性這么大?哪些因素會促使他們返鄉?”“我們身邊的外賣騎手又是怎樣的一種生存狀態?”……日前,第二屆新市民生態建設論壇在江蘇昆山舉行,來自社會學、人口學、管理學等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新市民生態建設”主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討論。
“新市民”是指從其它地方流動而來,并且穩定居住并逐漸融入在城市之中的人群,其主要群體為農業轉移人口、城市間轉移就業人員、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等。通過大量走訪調研的數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王俊秀研究員從用工制度和工作環境兩方面分析了新市民為什么流動性高的問題,他認為,就業機構工作管理的嚴格、工作環境的單調、超時工作以及社會保障的缺失等多重因素導致所謂的“零工經濟”。
外來務工人員如何留下來?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組織管理系陳景秋教授運用多重嵌入的理論模型,對農民工返鄉決策進行了機制探索。
當天,全國新市民研究跨學科聯合智庫正式啟動,將推出新市民系列研究課題規劃,盡最大可能集成圍繞新市民課題研究的專業智慧和學術成果。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新市民產業與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我的打工網和君灝控股支持。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們參觀了新市民產業與創新研究院、昆山博悅集散服務中心等地,并深度調研了以我的打工網為龍頭的創新產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