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戰馬》一度感動全世界,該片的核心是參戰軍人與動物間的友誼,也正是這份特殊的感情打動了廣大觀眾。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軍隊中就有一支"默默無語"的動物軍團,它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敗。
資料圖:英國陸軍皇家獸醫團的官兵向安妮長公主介紹他的驢子。
"沉默伙伴"必不可少
一戰期間,英軍對騾馬的依賴就如同依賴重炮一般,其軍用騾馬分為輕挽與重挽兩類,前者是英軍的后勤主力,用于拖曳小口徑野戰炮、馬車和無動力救護車,運送食品和常規彈藥等;后者則是那些體格健壯、身軀高大的騾馬,它們通常編入炮隊,專門拖拉攻堅重炮。到一戰的最后時刻,英軍投入西線戰場的騾馬多達47.5萬匹。
然而,大規模參戰意味著大規模傷亡,英軍累計在西線損失的騾馬多達25.6萬匹,這還多虧了獸醫部隊的努力救死扶傷,也正因如此,英國陸軍獸醫部隊在1918年被正式冠以"皇家"稱號。
其實說起騾馬部隊參戰,英軍最初并未作好準備。由于對一戰的持久性認識不足,當1914年匆匆介入沖突時,英國戰爭部僅從全國征召了16.5萬匹騾馬,且因缺少運輸工具,只有五分之一的騾馬被送到前線。隨著戰事擴大,英國國內的騾馬幾乎被征召一空,軍方不得不尋求外援,結果來自加拿大和美國的牲口成為首選。但英軍要把數量龐大的美國騾馬運到歐洲前線卻是個大麻煩,涉及到醫學和后勤運輸等諸多課題。經歷漫長旅途的美洲騾馬抵達目的地后并不能立刻投入戰場,還得由軍馬訓練部隊進行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