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國家4部委發布了《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調整補貼方式,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明確“以獎代補”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隨后,《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通知》征求意見稿發布,明確“以獎代補”獎勵細則,其中還強化了加氫站建設補貼。氫燃料電池技術由此迎來風口,多地開啟商業化示范應用。
“目前在中國,氫燃料電池技術在商用車領域的應用相比乘用車更為廣泛。商用車運營線路相對固定,因而能夠在目前加氫等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的情況下,先行推動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商業化進程。”重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林琦在重塑科技常熟產業化基地竣工投產儀式上告訴記者,長三角作為全國電商物流最為集中的包郵區有著非常好的商用車應用場景基礎。他說,上海和江蘇在氫能領域深耕多年,集聚了一大批有良好氫能產業發展基礎和創新研發實力的產業鏈從業企業,成為國內氫能產業稟賦最好的區域之一。重塑科技以上海作為集團總部研發中心,在常熟建立產業化基地,正是依托這一區域優勢,打造公司研發、制造、產業化體系于一體的戰略決定。

(重塑科技常熟產業化基地一期產線)
19年5月,在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的指導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寫的《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發展規劃》在浦江創新論壇上正式發布。根據規劃,氫走廊建設以長三角城市群城際間帶狀及網狀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兼顧重點城市市內加氫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城際間交通加氫需求為出發點,適度超前建設,以推動實現加氫基礎設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協調平衡發展為目標。
把氫能作為重點支持產業的常熟市主動融入長三角 " 氫走廊 ",在氫燃料電池示范應用方面已有2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120輛氫能物流車示范運營,它們均采用了重塑科技的氫燃料電池技術。這次落戶常熟的重塑科技產業化基地項目則是進一步撬動長三角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該基地占地面積超過105畝,以構建全球最先進氫燃料電池制造體系為目標,擁有12500平方米的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車間,建有2條先進生產線,首期規劃年產能為20,000套氫燃料電池系統。

(重塑科技、豐田汽車、蘇州金龍共同打造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在常熟街頭運營)
常熟市委副書記、市長焦亞飛在投產儀式上致辭說,此次重塑科技產業化基地僅用1年時間就實現竣工,必將助推企業贏得更多市場占有率,搶占更多行業“話語權”,也必將為常熟氫能全產業鏈布下“關鍵一環”,為常熟新興產業發展點燃“強勁引擎”。他表示,常熟將進一步優化氫能產業支持政策,加快完善相關基礎設施,不斷豐富氫能運用場景,持續拓展氫能發展空間。他希望重塑科技進一步深化與常熟的合作,把更多事業開拓到常熟,把更多項目布局到常熟,把更多伙伴引薦到常熟,共同打造國內一流的氫能“集聚高地”,走出一條獨具特色、引領行業的“氫”車“熟”路。
林琦告訴中國網中國商務頻道,氫燃料電池正處于合作大于競爭的階段,重塑科技過去幾年一直致力于氫燃料電池技術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與應用,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構建產業化體系。他表示,重塑科技已經實現了關鍵部件的本土化和自主可控,有能力滿足更多大規模的市場要求,不僅可以輸出服務,向市場提供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產品,也可以向主機廠提供整套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解決方案。

(采用重塑科技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全系全噸位氫能商用車)
據了解,重塑科技成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上海,是中國領先的氫燃料電池系統供應商,主營業務包括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發、產品制造及相關工程服務,是國內開發氫燃料電池車型及配套應用最多的企業。
(位于上海的重塑科技集團總部研發中心)
截至2020年2季度,重塑科技已為包括一汽解放、東風、宇通、中通等40余家國內整車企業累計配套超過60款氫燃料電池車車型,超過2500套使用重塑科技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產品已搭載在整車上,占比2019年國內氫燃料電池系統總裝機量的38%,截至發稿,采用重塑科技氫燃料電池技術的車輛累計行駛里程突破3200萬公里。
《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發展規劃》顯示,2030年以前,長三角將建成20余條氫高速公路、500余座加氫站。林琦認為,每增加一個加氫站將有助于進一步擴大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規模,在此過程中需要多方努力,包括政策引導、能源企業加快布局,以及合適應用場景的挖掘等。重塑科技將以這次常熟產業化基地的投產為契機,繼續深化和產業各方的協同合作,和合作伙伴們共同推動自主創新技術在長三角區域的規模化應用,為實現氫燃料電池產業商業化的未來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