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充沛、才華橫溢、智慧超群。這是中國人民給周恩來的評價,不僅國人如此,就連馬歇爾這位美軍五星級上將,也豎起大拇指,稱他這位談判對手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交涉家。
第一次西安事變中與宋子文
西安事變中蔣介石被扣留,周恩來受張學良、楊虎城之邀參與處理事變。就國共整體實力而言,共產黨顯然處于劣勢,但從當時的具體情形來說,中共和西安方面又居于優勢,或者說是局部的優勢,而南京方面因急于營救蔣介石而處于被動和劣勢地位。
1936年12月24日,西北三方與南京的談判正式開始。南京方面的代表是宋子文,而西北三方的代表是張學良、楊虎城和周恩來。有鑒于當時的情形,周恩來 率先代表中共提出解決西安事變的六項主張:(一)停戰,南京方面撤軍至潼關外;(二)改組南京政府,驅逐親日派,加入抗日分子;(三)釋放政治犯,保障民 主權利:(四)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允許中共公開活動;(五)召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救國會議;(六)與同情抗日的國家合作。隨后,雙方圍繞周恩來 提出的六項主張進行商談。宋子文提議由蔣下令撤軍,蔣即回南京,到達后便釋放愛國七君子,而周恩來則堅持中央軍先撤走、愛國七君子先釋放后再放蔣。宋子文 提議先組織過渡政府,三個月后再改造成抗日政府。對此,周恩來原則上同意,但要求宋子文負責此事的實施,并提出在過渡政府時期,先成立由東北軍、西北軍、 紅軍組成的西北聯軍,在張學良領導下進行抗日準備,實行訓練補充,由南京方面接濟。宋子文答應將此事轉告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