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個出了名的"萬歲軍"三十八軍,卻不知道還有一個"英雄鐵軍"六十三軍。第五次戰役中,這支英雄的部隊,在漣川、鐵原之間正 面25公里、縱深20公里的防御地域內,以4個師的兵力阻擊了美軍及南朝鮮軍4個機械化師12個晝夜的瘋狂進攻,掩護了志愿軍東線部隊的轉移,扭轉了戰場 態勢,被彭德懷贊譽為"真正的鐵軍"。
敵軍直逼漣川、鐵原地區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結束后,西線之敵乘志愿軍主力向北轉移之機,集中4個軍13個師的兵力,以摩托化步兵、炮兵、裝甲兵組成特遣 隊,在航空兵掩護下開始大舉反撲,長驅追襲,妄圖乘志愿軍糧彈缺乏、作戰疲勞之際,用所謂"磁性戰術"黏住我軍,達到使戰線向北推移之目的。
由于志愿軍擔任掩護的部隊未能及時控制要點遲滯敵人,美軍第一軍及其所屬第一師、第二十五師,加拿大旅,南朝鮮軍第九師、陸戰第一團突然冒進,占領了金谷里、永平及華川一線,直逼漣川、鐵原地區。
鐵原位于朝鮮的中北部,與金化、平康構成"鐵三角",是漢城至平壤鐵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幾條重要公路的交會地。這里山峰聳立,山嶺連綿,是志愿軍屯集、轉 運物資的重要戰略交通樞紐,也是攻擊敵人、遏制對手進攻態勢的戰略要地。鐵原一旦被敵人占領,就會割裂志愿軍東西線的聯系,對后方基地及整個戰場局勢造成 嚴重威脅。友軍阻敵三天已支持不住,情況萬分危急。
疲勞之師受領艱巨任務
5月28日17時,彭德懷電令志愿軍第六十三軍并指揮第六十五軍一九四師迅速在漣川、鐵原之間,東起古南山、西至臨津江畔,正面25公里、縱深20公里地域組織防御,不惜一切代價,堅決阻止敵人進攻,掩護兵團主力和傷員轉移,無上級命令不得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