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導彈發射車出故障修不好 解放軍把車橫置堵敵路 看點【導彈,發射車,故障,堵路】
優化規范標準 “激活”戰損裝備
第41集團軍某團建立裝備戰損情況處置數據庫
本報訊 記者陳典宏、通訊員曾凡新報道:近日,第41集團軍某團組織紅藍對抗演練。和以往不同的是,戰損裝備不再“一損了之”,而是根據裝備受損部位、作戰功能受損程度、修復難度,決定進行現場搶修、帶“病”作戰、裝備自毀等處理。
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紅方某自行火炮底盤“被炸”后,紅方指揮員當即命令該炮就地實施火力壓制,為其他火炮機動突擊提供火力掩護;某型導彈發射車發射系統出現故障無法修復,車長吳剛迅速銷毀戰技術信息存儲器件后,指揮該車橫置在一要塞的必經路上,阻滯和拖延對方機動……
戰場需求成為判修戰損裝備的唯一尺度。這一變化,源于該團對“戰損定輸贏”這一思維定勢的深刻反思。以往對抗演練中,不少官兵視“故障即失能”“戰損即失利”為戰場法則,往往守著武器裝備等著束手就擒。“戰損裝備如同戰場傷員,絕不能傷了就止戰棄戰。”該團團長黃文勝說,輕微功能戰損應自主修復,中度功能戰損應伴隨維修,重度功能戰損應發揮余能,完全功能戰損應與敵同毀。
基于這一認識,該團邀請院校專家、廠家技術員和部隊訓練骨干組成聯合小組,對全團主戰裝備故障或戰損后的判修標準、處置程序重新進行細化規范,并建立了“裝備戰損情況處置數據庫”,為官兵處置戰損裝備提供了科學遵循和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