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軍民創造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游擊戰爭,在廣闊的敵后戰場上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極大地牽制、消耗了敵人實力,讓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說起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游擊戰戰術,最有名的當屬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廣為人知的作戰方式。雖然各地的游擊戰基本都遵循"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16字方針,作戰方式大體相同,但各地區采用方法各有不同。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作戰手段以外,廣大軍民還創造出許多獨具特色的抗敵妙招,從改良繳獲武器到靈活運用動物,以及自制"生化武器"和依托地勢等都有許多精妙創新。依據這些創新戰法,中國軍民在敵后戰場堅持戰斗,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譜寫了人民戰爭的光輝篇章。
改良武器篇
一、石頭地雷:石頭大西瓜 一見敵人就開花
1941年9月,駐山東日軍集中5萬兵力,在第12軍司令官土橋一次中將的指揮下,企圖封鎖臨沂、沂水、蒙陰三角地帶,以多路、多梯隊分進合擊,形成對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的"鐵壁合圍"。在武器裝備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沂蒙民兵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自制石雷阻擊日軍,配合八路軍粉碎了敵人的"掃蕩"計劃,"石頭開花"的故事也成為了沂蒙抗戰史上一段精彩的傳奇。
當時沂蒙邊聯縣三區紅石崮民兵隊長高成三接到區里通知,要求民兵配合八路軍主力對日軍掃蕩進行阻擊。大伙積極性都很高,打鬼子誰也不愿當縮頭烏龜,但隊里八十多個民兵,只有不到二十條土槍,剩下的不是大刀就是紅纓槍。雖然這次區里給隊里分了幾顆手榴彈和兩顆鐵地雷,但在大伙看來,"這些不到一袋煙的功夫就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