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在公歷3月1日(農歷二月初二),以“逐浪前行 中國濃香”為主題的2025年瀘州老窖?國窖1573封藏大典在瀘州舉行。
今年的封藏大典舞臺設置在瀘州濱江路東門碼頭,這里不僅承載了瀘州往昔商貿的繁華,更是瀘州老窖酒香飄世界的起點。
“110年前,以瀘州老窖為代表的中國白酒,肩負使命,第一次踏上國際舞臺,憑借卓越的品質,一舉斬獲國際金獎,讓世界第一次領略到中國濃香的獨特魅力。這不僅是中國白酒的榮耀,更是中國傳統民族品牌第一次驚艷世界。”瀘州老窖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在開典儀式上表示。
近年來,以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等為代表的中國白酒頭部企業,紛紛加大出海力度。白酒行業專家肖竹青認為,隨著中國與國際交往的日益緊密,越來越多的國際消費者愿意接受中國文化、嘗試中國白酒。“白酒企業布局國際市場是順勢而為,是推動白酒國際化的大好時機。”
瀘州老窖的國際化“破局戰”
瀘州老窖的出海之路,可謂源遠流長。1915 年,它遠渡重洋,在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憑借卓越品質一舉斬獲金獎,由此開啟了中國白酒走向全球的嶄新時代。1952年,瀘州老窖被評為首屆中國四大名酒之一,成為中國白酒品質的標桿。百余年來,瀘州老窖始終肩負“傳承創新,敢于擔當,攜手共進,濃香共享”的中國濃香出海使命,與當代中國釀酒人及上下游產業鏈伙伴抱團共進,積極推動中國白酒國際化進程。
歷經歲月沉淀,瀘州老窖在國際化征程上不斷邁出堅實步伐。當下,其產品銷售網絡已成功覆蓋亞洲、北美、澳新、南美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如此,在15個國家的71個主流國際機場免稅終端,都能看到瀘州老窖精心設立的品牌專柜,這些專柜如同一個個展示中國白酒文化的窗口,吸引著往來旅客的目光,構建起了一張全球化的銷售網絡體系。
在出海形式上,瀘州老窖大膽創新,實現了從單純文化輸出到文化與產品并重的華麗轉變。一方面,它積極與國際頂級賽事合作,借助體育賽事的全球影響力提升品牌知名度;開展“讓世界品味中國”全球之旅,將中國白酒文化帶到世界各地;亮相巴黎“你好!中國”旅游推介會等國際盛會,展示中國白酒的獨特魅力;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舉辦的白酒品鑒會,讓當地消費者近距離感受中國白酒的韻味。另一方面,瀘州老窖在產品研發上持續發力,與海外酒商攜手推出“用橡木桶儲藏的瀘州老窖中國白酒”,巧妙地將國際上廣泛認知的橡木桶香味融入700年不斷代傳承的正宗濃香之中,這一創新之舉成功贏得了眾多威士忌消費大國消費者的青睞,為中國白酒打入國際市場開辟了新路徑。
渠道建設方面,瀘州老窖也實現了重要突破,從最初依賴當地渠道資源,逐漸過渡到建立自有渠道資源。通過直接供貨國際主流商業綜合體和連鎖店,加強了對市場的掌控力。同時,依托消費國米其林餐廳等主流餐飲門店開展“餐酒融合”活動,培養當地消費者對中國白酒的消費習慣,讓瀘州老窖逐漸融入當地生活。
品質是瀘州老窖的立業之本。為了確保產品品質始終如一,瀘州老窖構建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監管溯源體系,每一瓶酒都有跡可循,讓消費者喝得放心。此外,瀘州老窖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推動行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聯合高校院所開展前沿引領技術的攻關與應用,成功攻克90余項技術難關,并建立了數百項高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以品質鑄就品牌,為出海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淼表示,將持續以酒為媒,通過與國際文化界、體育界的深度合作,跨界融入體育、藝術、時尚等多重領域,向世界展示中國白酒及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講好中國故事。
白酒出海:風口下的暗礁與航道
近年來,四川酒企在全球廣泛開展品牌推廣和產銷對接活動,推動“六朵金花”在亞太、歐洲、美洲等地區的100余個國家設立國際營銷中心,創新打造“川酒文旅線路”“川酒巴士”“名優川酒市集”“川酒·川菜周”等,持續引領名優白酒高質量發展,帶動中國民族品牌、中國文化走出去。
尤其是2024年以來,四川省政府先后召開全省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會議、全省白酒出口工作專題會,出臺《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方案》《拓展川酒出口工作方案》等,聚焦白酒文化交互與消費場景營造,支持“川酒”龍頭企業鞏固中國市場優勢、加快融入全球主流酒類消費市場。
白酒行業觀察人士馬斐認為,近年來,“川酒全球行”活動相繼走進日本、澳大利亞等地進行產品推介;“黔酒全球行”也相繼走進新加坡、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產區抱團走出去,也是中國白酒出海的又一大趨勢和特色。“隨著酒企積極走訪交流,參與國際會議、國際體育賽事的相關推廣活動,開展品牌推介會,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來推動白酒的推廣,中國白酒出海才能實現深度落地。”馬斐強調。
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酒類出口總額達到19億美元,同比增長6%;出口總量為7.5億升,同比增長5.1%。其中,白酒作為出口酒的第一大品類,持續領跑。
東南亞國家成為中國白酒主要出口地之一。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等名酒企業在東南亞市場表現得十分活躍。此外,中國白酒出口的前十大目的地中,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法國等發達國家的出口額也均有較大幅度的上升。
“中國文化的全球影響力提升,為白酒國際化提供了軟實力支撐。”肖竹青認為,目前白酒國際化的主要消費人群仍以華人為主,出口白酒尚未得到外國主流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很多國家進口關稅目錄中沒有“中國白酒”,造成白酒出口關稅非常高。
“白酒出海需要在消費國本土大量開展消費體驗、實現文化滲透,同時還需要借助國際化運營的品牌邏輯和品牌傳播工具與路徑來講好中國品牌故事。”肖竹青建議,一方面酒企需要通過國際化體育賽事、國際化音樂盛典、達沃斯類型國際化經濟活動來植入中國白酒品牌故事等方式,將中國白酒的文化內涵傳遞給國際主流消費者;另一方面酒企對國際市場的布局既需要依靠當地渠道資源,也需要重視建立自有渠道資源,直接供貨國際主流商業綜合體和連鎖店,并持續依托消費國米其林餐廳等主流餐飲門店開展“餐酒融合”培養中國白酒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