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戰斗不是發生在邱吉爾的鐵幕演說之后,也不是發生在柏林危機、加勒比海危機那樣的嚴重時刻,相反它發生在二次大戰美蘇兩國并肩打擊納粹德國的時候,戰斗過程更是驚心動魄,今天看來許多細節也存在著解不開的謎團。
蘇聯紅軍烏克蘭第三方面軍司令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元帥
1944年秋,蘇聯紅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司令蘇聯元帥托爾布欣)的基本兵力進抵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邊界,準備會同轉向同盟國的保加利亞第1、第2和第4集團軍對駐防于南斯拉夫的德國F集團軍群(陸軍元帥魏克斯)進行作戰,蘇軍的進攻于9月28日由第57突擊集團軍率先打響,戰役進展非常順利,到10月分別攻占尼什和克拉列沃,德軍經由巴爾干撤退的道路已被截斷,而那次差點改變歷史的戰斗就發生在這場戰役期間。
空中突降死亡之神
11月7日,也就是戰役即將結束時,蘇軍第6步兵軍奉命沿著尼什-羅楊公路向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后方地域轉移,此時德軍的抵抗已被粉碎,貝爾格萊德戰役即將結束,勝利后的紅軍官兵們忘記了行軍的疲勞,愉快地分享著內心的喜悅,一路上歡歌笑語。突然,尼什市西北方的上空出現了一個龐大的機群,由于空中已經多日不見帶有法西斯十字徽記的飛機,這到底是從哪兒來的飛機呢?未等紅軍官兵們弄清是怎么回事,機群已經鋪天蓋地的俯沖下來,一邊投彈,一邊掃射,整個道路頓時變成一片火海:汽車、馬車在炮火中燃燒,紅軍官兵們被炸得血肉橫飛;炮彈劇烈的爆炸聲、機槍密集的掃射聲、夾雜著傷員痛苦的呻吟聲,響成一片……
次日,斯大林獲悉了紅軍突然遭襲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經過一天的調查,由蘇聯空軍第17集團軍司令亞歷山德羅維奇·蘇杰茨上將和參謀長科爾薩科夫少將草擬的報告送到大本營。這份報告十分詳細地記述了這場戰斗的經過:
蘇軍遭突襲后的慘狀
"1944年11月7日12時40分,南斯拉夫尼什機場上空突然出現機群,直奔尼什-羅楊公路。當飛機接近公路時,突然俯沖,高度下降至40-50米,開始向沿著尼什-阿累克西納茨-杰利格勒-羅楊公路行進的汽車和部隊發起猛烈的攻擊,遭到突然襲擊的是烏克蘭第3方面軍第6步兵軍的行軍縱隊……"
空襲導致蘇聯紅軍遭受了慘重傷亡:包括第6步兵軍軍長、近衛軍中將科托夫在內的34名紅軍將校當場喪生,39人深受重傷,20余輛汽車被炸毀……
接到空襲警報時,蘇聯空軍第288殲航師第866殲航團的飛行大隊長亞歷山大·科爾杜諾夫大尉(后來兩次榮獲蘇聯英雄稱號,升任空軍元帥,防空軍總司令)為首的2架雅克-9殲擊機由尼什機場緊急升空。當科爾杜諾夫發現對方飛機上的識別符號為內結于藍色圓圈之中的白五角星時,不由得大吃一驚,這不是美國空軍的"P38閃電式"飛機嗎?他們可是反法西斯的盟軍哪!2架雅克-9設法靠近美機,一面左右搖擺,發出"我是己方飛機"的信號,一面吸引美機對自己飛機上識別標志的注意。作為回應,P38開始對2架雅克-9發起攻擊;后續起飛的雅克-9的6機編隊尚在離地階段就遭到了美機炮火的猛烈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