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MG7 2025款正式上市,共推出6款車型。新車著重對智能駕駛與智能車機系統進行全方位升級,并優化了全系配置階梯、降低了2.0T車型門檻。
“目前這場汽車市場的淘汰賽,正是對品牌的終極考核。”上汽乘用車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100年,汽車主要是以汽油為主。但相比新能源汽車,目前燃油車普遍在智能化方面存在短板。此次MG7 2025款帶來了更全面的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推動“油電平權”的實現。
俞經民進一步表示,希望MG7的銷量能從目前月銷2000輛提升至兩萬輛。2025年,MG明確要推出4款車,包括兩款全新車型和兩款大改車型。
希望MG7月銷達兩萬輛
據悉,MG7 2025款定位為B級車,1.5T車型縮減為兩款,而2.0T車型增加至4款。新車官方售價區間為12.59萬—17.89萬元,但即日起到今年12月31日該車型限時一口價降至11.29萬—16.29萬元。
上汽MG總經理陸家俊表示,自去年上市以來,MG7大約銷售了6萬多輛。其中,上市初期MG7連續多月銷量超4500輛,2.0T車型銷量占比達到40%—50%,購買16多萬元高配的車主占比接近30%。
“為了爭取到這次MG7 2025款的限時一口價,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陸家俊告訴記者,最近1年,之前選擇MG5、MG6的用戶也想升級到MG7,但由于價格原因他們更傾向于選擇1.5T版本的MG7。“因此,我們希望通過MG7 2025款的配置調整,繼續降低2.0T版本的購買門檻,讓用戶可以用12.99萬元的一口價買到2.0T版本的MG7。”
據了解,MG7 2025款還進一步推動了“油電平權”,價值12000元的智駕功能從選配便為標配。
俞經民認為,未來,國內燃油車加上混動車型的比例大概為40%,即便就是現在占比突飛猛進的新能源車型當中也有很多非純電車型,因此實現“油電平權”是很有必要的。
對于MG7,俞經民還有著更大的野心和期望。“希望MG7的銷量能從目前月銷2000輛提升至兩萬輛。但這不是光靠期待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努力。當前市場進入到一場殘酷的淘汰賽,好多原來知名的B級車都在競爭中變得弱勢了,我們接下來將推出全新的MG7顏色方案,相信市場一定會迎來爆發。”俞經民感慨道。
俞經民進一步表示,用戶首先選擇的不是動力總成,而是品牌、車型類型、價位段,以及考慮能夠給自己帶來怎樣的出行生活。如何為用戶帶去情緒價值、體驗價值,這就是我們要去做的事情。我們的營銷要回到本源、工程師回到本源,做到不忘初心。
當下新能源車型發布的頻率越來越快,MG作為燃油車品牌也在加快擴充產品矩陣。過往1年,除了MG7,MG還上市了新一代MG5和敞篷電跑Cyberster等車型。
據俞經民透露,2025年,MG明確要推出4款車,包括兩款全新車型和兩款大改車型。立志要在國內實現銷量翻番,在海外市場也會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增長。
燃油車也需要智能化
在俞經民看來,新能源汽車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燃油車在輕量化、總能量、持久性方面的優勢很難被完全超越。燃油車型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要滿足時代剛需,在智能化這一傳統短板不斷迭代升級。
智能化也是MG品牌近年來聚焦的發力點。MG7上市即配備8155芯片和斑馬OS智能車機。去年10月迎來重大OTA后,MG7一躍成為20萬元內首個燃油車搭載NGP高階駕駛輔助系統的車型。
記者了解到,在此基礎上,MG7 2025款聚焦智能駕駛與智能車機兩大核心領域的深度升級,致力于打造“最聰明的燃油車”。
據介紹,在智駕方面,MG7 2025款優化車道選擇與變道算法,讓NGP通行效率更高,邏輯更靈活;新增記憶停車助理,停車后自動識別車位標號并推送給車主,解決大商場停車后找車難;新增P2P記憶泊車功能,用戶只需在車機大屏或手機App上簡單操作,車輛便能依據記憶路線,在地面及地下等多種場景中自動完成遠距離泊車和召喚動作。
而在車機方面,MG7 2025款優化車機視覺設計、新增“靈動島”功能,支持多應用切換時確保導航信息實時顯示,也可自定義桌面壁紙;新增紅綠燈倒計時功能,把現實紅燈讀秒在車機上呈現;提升車機系統的整體響應速度,開機及語音響應提速30%。
“為了讓MG7 2025款成為20萬元以內‘最聰明的燃油車’,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祝勇告訴記者,比如P2P記憶泊車功能可能聽起來比較簡單,但是背后的技術含量一點都不低。目前市面上單從智能泊車功能來看,真正做到和MG7 2025款一樣水準的,只有搭載華為智駕系統的新能源車型。
“另外,相比特斯拉的技術模式,我們的P2P記憶泊車功能在給予用戶方便的同時,會更加注重相關法規和風險,從而更好地幫助車主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祝勇強調。
“我發現用戶對于純視覺的特斯拉FSD信任度在下降。”俞經民則認為,融合方案或許是更好的解決方案。在這方面,不僅有上汽乘用車在推進,還有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等都在智能出行方面大步向前。
與此同時,俞經民直言,要在燃油車上打造智能座駕、智能座艙,在技術方面的難度還比較大。
對于燃油車智能化的難點,祝勇分析稱,一方面,電子電氣架構集成度低,算力協同與跨域融合難度大;另一方面,內燃機響應速度與控制精度與電動機有差距。發動機不僅需要離合器,還要配以ABB剎車系統,這就強調預感知能力,動力和控制力要有良好的配合。
“我們能夠在MG7上實現和新能源車型相當的智能化能力,主要是基于上汽的優勢技術積淀:我們的發動機、變速箱均由上汽研發,整個通信和域控之間的邏輯都是自己整合。上汽還擁有自己的智駕團隊、動力預控團隊、主動安全團隊和底盤操控團隊。”祝勇進一步闡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