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回望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拉開改革開放大幕。歷時6年多達30次的談判,中德雙方在1984年成立上汽大眾,由此拉開了中國汽車合資合作的序幕。40年來,上汽大眾作為合資代表車企,與中國汽車工業同頻共振。
上汽大眾作為中國最早的轎車合資企業,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新紀元。2002年,中德股東雙方再次簽署合營合同,合營期延長至2030年。11月26日,在上汽大眾40周年之際,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再簽署延長合資協議,將上汽大眾的合資期延長至2040年。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中國汽車產銷雙雙突破3000萬輛,連續15年穩居全球第一,汽車出口也穩居世界前列。毫無疑問,中國汽車市場擁有強大的創新活力及增長動能。
基于上述中國市場的表現,中德股東雙方強強聯手、美美與共,通過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以先進技術為重點,共同賦能合資企業,攜手開啟中國汽車產業合資合作2.0全新階段,將為上汽大眾長期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多資源和動能,為中國消費者打造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中德股東雙方的雙向奔赴,為國內合資車企的發展樹立了標桿。“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是中國個人移動出行領域的開拓者。40年前,我們攜手建立了中國最早的汽車合資企業之一。至今,上汽大眾已贏得超過2800萬名用戶的信賴。”對于上汽大眾的發展,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
記者注意到,雙方對過去40年的成果都高度認可。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稱:“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40年前,德國大眾獨具慧眼、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和上汽共同開創了中國汽車產業合資合作的先河,成功走出了一條互利共贏的中外合作之路。”
提前續約開啟合資2.0階段
1984年10月,中德雙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合資合營合同,上汽大眾開啟國內進階之路。在中德雙方長期共同努力下,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從無到有”飛躍式發展,現代化的中國汽車工業體系加速成型。此次是雙方的第二次續約,將合資期延長為55年。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此番合資合同續約,上汽大眾也成為國內最早且合營期最長的合資車企。
記者注意到,根據2022年續簽的合營合同,上汽大眾合營期是到2030年。此番提前續約,充分體現了中德雙方對40年合作成果的認可,對合資企業、中國汽車產業乃至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強大信心,也意味著股東雙方合力賦能上汽大眾的未來發展藍圖已經清晰、堅實。
“此次合資合同續約,再次彰顯了這一合作關系的深遠意義,以及中國市場在大眾汽車集團全球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對于大眾汽車集團與上汽集團的合資合同續約,貝瑞德表示,“秉持‘在中國,為中國’戰略,我們正全方位加速上汽大眾的轉型步伐,計劃至2026年推出全新一代電動車型。這也將使雙方合作取得經濟和技術層面的雙豐收。”
與此同時,王曉秋表示:“面對全球汽車行業電動化方興未艾,智能化席卷而來的發展趨勢,中外雙方更應攜手共進、技術共創,加快凝聚創新力量,引領全球綠色發展。作為國內首家新能源汽車和海外銷量‘雙百萬’車企,上汽智電創新技術行業領先,正在加快攻堅固態電池、高階智駕、智能底盤等關鍵技術,面向未來打造具備‘強勁心、健壯身、智慧腦’的全新科技生命體。我們將與合作伙伴一起持續不斷以技術賦能上汽大眾,共同開啟合資合作新階段,為我國汽車工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全球汽車工業轉型升級積極貢獻創新力量。”
對于合資企業,貝瑞德表示:“基于新的合作協議,我們將為上汽大眾在新興技術領域注入更多研發資源,從而更為深入地融入中國產業生態系統,充分發揮本地創新能力。由此,我們將能更有針對性地為中國客戶打造專屬產品,從而在智能網聯汽車時代占據領先地位。”
記者了解到,面對汽車行業轉型升級趨勢,中德股東雙方將融合各自優勢資源,支持上汽大眾基于中國市場開發多款包括純電、插電混動在內的全新車型,持續打造更懂中國市場的好產品。到2030年,上汽大眾將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有15款將專為中國市場開發。
據了解,在燃油車賽道,上汽大眾聚焦油車智能化,今年上市的途觀L Pro和帕薩特Pro打頭陣,“最聰明的油車”在各細分市場創下年內銷量新高,油車智能化布局初顯成效。2025年年初,產品力全面升級的途昂Pro也將煥新上市,譜寫Pro家族三部曲。
與此同時,在新能源領域,上汽大眾ID.家族今年前10個月累計銷量已突破10萬輛大關,在合資純電市場占據領先地位。同時,上汽大眾將繼續擴大產品攻勢,推出全新純電車型、增程版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2025年,AUDI品牌首款高端智能網聯電動車型將在年中推向市場。自2026年起,基于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CMP平臺開發的兩款緊湊級電動汽車將首次投入市場,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兩款增程版車型也將陸續進入電動出行領域。
以長期主義深耕中國市場
基于合資企業全新的發展戰略以及產品結構,股東雙方也在同步加快對上汽大眾產能布局的整體研判、調整升級,逐步縮減燃油車產能,加大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生產的轉型。
安亭生產基地是上汽大眾的發源地,也是核心生產基地。從2015年開始,上汽大眾深入推進安亭生產基地的產業布局規劃升級與產城融合,這種全方位的發展模式,推動安亭基地朝著 “三個中心”——電動化生產中心、研發創新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加速升級邁進。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上汽大眾先后與安亭鎮及相關方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加快安亭基地的轉型升級,帶動產業鏈融合發展和產業新生態的集聚,致力于打造智電汽車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企業自身轉型的同時,上汽大眾也在帶動本土化產業鏈融合發展和產業新生態的集聚。比如,在今年3月,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已與上汽大眾達成合作意向,參與產業鏈招引項目。5月,上汽集團和奧迪汽車正式簽訂合作協議,聯合開發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數字平臺,共同為上汽奧迪開發多款豪華智能電動新車;上汽大眾隨即啟動安亭ADP生產基地升級煥新,打造奧迪新一代豪華智能電動產品的專屬生產基地。
而后在今年6月,上汽大眾及相關方簽署了大眾品牌系列新能源技術合作協議,合作開發的多款插電混動車型、純電車型將從2026年起陸續推向市場。隨著一系列舉措的穩步落地,上汽大眾正在與產業鏈上下游和關鍵環節整合資源,耦合互補,加快推動整體布局升級。
此外,記者從企業方面了解到,上汽大眾的其他區域也在根據市場變化和新的生產需求進行調整,以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強化區域間的經濟共融,加強零部件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節能降碳已成為企業的核心戰略之一。上汽大眾始終將綠色發展和節能減碳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不僅在產品創新領域深耕新能源節能技術,更在運營的每一個環節中融入綠色、低碳、和諧、共生的理念,以實際行動響應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
2023年上汽大眾將CSR戰略升級為ESG “Growth戰略”,圍繞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大核心領域,確立了六大戰略支柱,指明了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此外,上汽大眾也在持續建設“環境零影響工廠”,致力于實現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8年減少25%的目標。
對于未來企業的發展展望,上汽大眾方面表示,成立40年以來,在中德股東雙方支持下,上汽大眾始終堅持德系品質基因,積極融合中國創新技術,持續為中國消費者打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在我國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球汽車產業加速轉型的新時期,此次續約不僅開啟了上汽大眾高質量發展的新里程,還將譜寫中外汽車產業合作共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