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馬關條約、南京大屠殺……中國跟日本有著說不清的恩怨情仇。如果當初朱元璋攻打日本的計劃付諸實施,也許……
中國與日本在地理上一衣帶水,自古以來就是唇齒相依的鄰邦,歷史上有過漫長的蜜月期,如漢唐。也有過水火不容的時候,后者最典型的莫過于元朝時忽必烈的兩征日本,其聲勢浩大,規模可謂空前。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明初建國的時候,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有過進攻日本的打算。
"倭寇"是明朝的關鍵詞之一,"倭患"一直貫穿了整個大明王朝。盡管在后期有諸如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的一力抗擊,但是一直要到德川幕府17世紀,連續三次發布鎖國令的時候,"倭寇"才真正意義上在我國東南沿海絕跡,"倭患"也才真正解決。
早在朱元璋統治的洪武時期,倭寇就長期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騷擾。據統計,洪武年間有記載的倭寇入侵達44次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洪武十四年之前,平均每年超過兩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可謂殫精竭慮,絞盡腦汁。
洪武元年,他派永嘉侯朱亮祖鎮守廣東,在沿海要地設置衛所,派兵防守,同時發國書給日本諸國(當時日本正處于分裂的"南北朝"時期)表達了自己希望與日本諸國建立睦鄰友好關系,一起消滅倭寇,共享太平之福的愿望。但當時的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詮以"倭寇乃九洲海賊所為,日本政府根本就不知道"為由予以搪塞。